
□本报记者房文彬
当下,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的鲜明特征,突破传统经济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瓶颈,成为契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形态。科技型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,在推动产业升级、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在调研中,渭南银行机构转变传统信贷思维方式,从“有形抵押”到“价值发现”,从“单点授信”到“体系赋能”,通过在业务中创新技术,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,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。
同时,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也发现,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,银行机构也面临着许多共性挑战。比如,市场多变、技术运用存在不确定性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。
新时代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,还需在制度保障等多方面持续发力。首先,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,让金融机构“愿贷、敢贷”。其次,打通“股贷债”联动渠道,形成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新型银企关系。再次,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,培育一支懂技术、懂市场、懂金融的专业人才队伍。最后低息配资,强化跨部门协同,营造优良外部环境。这有赖于加快健全知识产权评估、交易和处置体系,破解“评估难、处置更难”的瓶颈。
和业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